近日,由郑商所、威海市文登区人民政府主办,郑路期货承办的——苹果期货扶贫(威海)论坛圆满落幕。本次论坛的目的是挖掘文登区的资源和产业优势,借助期货市场和保险期货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更好地为实体和贫困村提供全面的风险管理服务。 苹果期货市场运行良好 正商所相关负责人在论坛上表示,苹果期货市场近三年运行良好,日均成交量27万手,日均持仓量15万手。工业客户积极性高,企业客户不断增加,从2018年初的1300家增加到目前的9300家。此外,苹果期货的总交付量达到16120吨,其中5140吨通过仓单交付,10980吨通过车船板交付。 总的来说,苹果期货上市给行业带来了四大变化:价格发现效率提高,行业主体决策有证据可循;提供风险管理工具,保护行业;逐步增强标准化意识,引导行业有序发展;积极试点保险期货,稳定果农收入。负责人说。 具体来说,期货盘价格不仅可以收集市场信息,提高价格发现效率,还可以通过形成公开透明的价格,为产业主体的决策提供依据。期货价格已经成为实体有效的远期价格指导和套期保值工具,使企业能够积极应对市场供求变化,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实体企业可以通过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或使用场外期权等多元化金融工具,提前规避市场风险,锁定现货利润。 此外,苹果期货交割明确规定了相应的指标,严格执行交割标准,为行业引入了标准化和分级的理念,引导果农提高管理水平。标准化分类的苹果价格更高,可以增加种植收入,迫使果农在种植和收获后处理上更加精细化和标准化。 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给农民收入带来不确定性,增加了农业生产决策和融资的难度,使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从而影响农业的稳定发展。保险期货的本质是一种利用衍生品市场分散风险的新型农业保险。是期货行业和保险机构为发挥各自的风险管理优势而推出的金融创新。郑路资本相关人士表示,保险期货与传统保险定价的区别在于以期货价格为基础,不仅避免了统计现货数据收集的时效性、不连续性和主观性,而且通过保险与期货市场的联系来对冲风险。 据《期货日报》记者介绍,近年来,保险期货试点规模和覆盖面稳步扩大,在帮助扶贫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2018年和2019年开展了11个苹果试点项目,现场覆盖苹果10.3万吨,覆盖陕西、甘肃、山西苹果主产区10个国家级贫困县,涉及农户1.6万户,补偿资金达4846万元,每户补偿3000多元,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正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试点规模进一步扩大,形式更加丰富。保险期货项目开展了三个全覆盖(延长、富县、陕西、景宁、甘肃)和五个分散试点,同时新增了五个农民合作社场外期权试点。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鲜果期货,苹果期货的上市对中国期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深刻影响着苹果产业的转型和发展。郑路期货副总经理裴英建在论坛上表示,山东,尤其是文登区所在的威海和烟台,是苹果的主要产区。近年来,由于市场价格大幅波动,果农和企业在苹果产业链中的风险增加。苹果期货的推出,可以帮助苹果产业链利用其价格发现功能,合理制定生产经营计划,有效调节市场供求,遏制价格异常波动;同时,期货市场可以规避风险,有效增加果农收入,保护种植积极性,有效促进苹果产业健康发展。 据介绍,今年6月,正商所公布的16个苹果期货交割仓库中,有6个位于山东省,全部集中在烟台和威海,体现了烟台和威海苹果产业的优势,山东也成为了苹果期货交割仓库数量最多的省份。 目前,苹果产业已经成为文登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威海市文登区委常委、副区长王爱林在论坛上介绍,全区苹果种植面积17.1万亩,年产19.1万吨,产值6.5亿元。文登苹果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保护荣誉和全国100个最具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称号。今年成功拿下国家苹果优势和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总投资1.6亿元,中心资金近6000万元。计划3年完成2万亩老果园改造和1万亩现代化果园建设,增加2万吨仓储物流能力,进一步助推文登区苹果产业升级。 王爱林表示,文登区在增加产量的同时,还计划支持相关企业按照相关仓储标准在文登区建设苹果仓储设施。仓库计划由国有企业、郑路资本和水果相关企业共同投资设立,充分利用各方优势,在文登打造涵盖苹果种植、产品追溯、仓储物流、成品销售和流通业务的全产业链服务提供商,形成现货和期货业务的全覆盖。同时,文登区还积极倡导利用场外期权和发展保险期货等业务模式,充分满足实体融资需求,帮助企业做好风险管理,全面落实服务企业、帮助‘三农’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