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医疗确保局就推进门诊共济确保、变革个人账户的文件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其间,不少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变革举措,引发社会热议。 门诊共济是自己的钱给他人用了吗,是年轻人的钱给老年人用了吗?调整个人账户使用范围是否会影响零售药店的开展?就这些热门问题,记者采访了医保专家和业内人士。 热门一:变革是因为统筹基金没钱了? 员工医保门诊共济确保变革简略地说,便是员工医保参保人的门诊费用以前首要经过个人账户的方式来确保,现在是经过共济确保,也便是统筹来报销。 有观念以为,变革是因为统筹基金没钱了,所以用个人账户的钱补窟窿。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震说,这个观念是对我国员工医保基金的收支情况不清楚所造成的。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员工医保统筹基金当年收入9279亿元,当年开销7939亿元。也便是说,在不动用累计结余的情况下,统筹基金完全能够实现当年的收支平衡。所以,补统筹基金的窟窿这一点并不建立。 王震说,将门诊确保的方式改为互助共济、统筹报销为主的形式,最首要的考虑是经过进步医保基金的使用功率,然后进步参保人的门诊待遇水平。 热门二:为啥要动个人账户的钱? 变成统筹确保之后,一个明显的改变是本来从统筹基金划入个人账户的一部分资金不再划入,而是留在统筹基金共济使用。由此,一些观念以为这是自己的钱给他人用、年轻人的钱给老年人用。 这里需求了解共济的意义。它是稳妥的实质,也叫大数规律,意思是把咱们的钱放在一起,给产生危险事情(疾病)的人用,一起抵挡疾病危险。试想一下,当人们产生大病,但个人账户缺乏付出时,谁来帮你?谁又能确保年轻时就必定不产生大病,年老多病时积存的个人账户资金必定能够付出得起大病费用? 王震说,从稳妥的视点,不能说自己缴了费但用不上便是吃亏。因为稳妥本便是应对不确定性带来的危险。当然,个人完全能够用自己的收入和积蓄来付出疾病费用,那也就没有医疗稳妥一说了。但不论是历史还是实际,咱们看到的是完全依托个人应对疾病危险是不靠谱的,所以才有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才有了互助共济的制度化确保。 热门三:门诊统筹能否真正减轻个人担负? 作为参保人,门诊就医拟纳入统筹确保后,最直接的优点是待遇提升了,本来不能报销的现在能报销了。但也有一种担心的声响,门诊统筹后,一些药品需求到医院开具才能报销,然后导致本来很多在药店就能够解决问题集中到医院,添加医院担负和个人医疗费用的开销。 王震解说说,且不说门诊待遇的提升能否抵消这种所谓医疗费用的添加,就从临床安全性以及患者的就医行为来看,在没有变革之前该去医院的也得去医院,在变革之后不该去医院的也没有必要去。 更何况,变革并没有撤销个人账户。本来在药店能够购买的药品仍然能够在药店购买,本来个人账户该怎样用还是能够怎样用。所以说,个人担负不会添加。王震表明。 热门四:变革后是否影响定点零售药店经营收入? 变革前,个人账户的使用渠道中,零售药店占了较高份额。一个观念以为,本次变革缩减了个人账户,零售药店客流将减少,经营收入或许下降,乃至影响药店的开展。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2019年,员工医保个人账户总收入5840.34亿元,开销4724.48亿元。其间,在药店购药费用2029.42亿元,占开销总额的42.96%。变革后,个人账户每年还有近4000亿元的收入,再加上累计结存的8426亿元,应该说个人账户还有非常大的一块规划,足以满意参保人在药店的购药需求。 他表明,门诊统筹制度的进一步建立健全,意味着慢病确保功能得到强化,零售药店作为慢病药品的首要销售渠道,潜在商场得到进一步扩大,意味着零售药店新一轮开展机会即将到来。浙江在这方面就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此次变革还拟拓展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从只能个人付出拓展到了爱人、子女、爸爸妈妈等家庭成员;从只能用于药品付出拓展至医疗耗材、医疗器械等。这也将进一步添加个人账户在药店的使用,使得药店在门诊费用确保方面的分量更重。王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