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钾肥出售明显颓势,港口钾肥堆积,和海外巨子商洽陷入暂时阻滞,业内人士称外商要调高报价60美元/吨,两边心理底线太过悬殊。 2015年年末以前,我国的港口钾肥库存一向在100万吨邻近波动,2015年末急速飙升到300万吨。2016年我国港口继续去库存,2016年末下降到200万吨左右,此后至今港口库存一向围绕200万吨波动,上一年9月份到达商洽成果时库存为160万吨,但近期港口库存则在270万吨——280万吨上下。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港口库存2015年急速飙升之后,我国处于垄断位置的钾肥进口商中化化肥成绩急转直下,2016年中化化肥营业额为149.59亿元,同比减少42.73%,亏本46.36亿元,公司高管在成绩说明会上称,成绩大亏的首要原因在于钾肥价格大跌,2017年营业额为176.44亿元,亏本22.08亿元,上一年港口库存有所好转,中化化肥事务有所好转,完成净利润4.89亿元。本年港口高库存再次卷土而来。
仅从本钱考虑,现在合同中规则的290美元的到岸价,进口商本钱相当于2330元左右,返利后的本钱2160元,考虑到经销商还要有合理利润,如果低于此,就很难盈利,6月下旬港口62%白钾主流报价2300元——2350元/吨,低端成交参考价2280元——2300元/吨,较年头价格下跌250元/吨,跌幅到达9.7%。这个价格其实就在盈亏平衡线邻近。收购量是个非常重要的商洽目标,我国在和海外巨子商洽中,由于收购量下降,话语权已越来越低,比如2016年尽管我国698万吨的签约量与印度70万吨之间差距悬殊,中印差价仅有每吨8美元,打破了至少每吨10美元的差价定势。2018年,我国475万吨与印度460万吨的意向签约量,现已势均力敌,所以历史上初次中印有了相同价格。 2007年我国进口氯化钾每吨均匀到岸价为243美元,同期印度价格为275美元、巴西和东南亚区域价格为350美元,2008年我国到岸价格涨至600——650美元,同期亚洲周边国家和区域价格大多超越1000美元,2009年我国均匀到岸价为594美元,而到了2010年这一数字又降至350美元,同期印度价格为460美元。历史经验显示,我国钾肥价格一向比印度低,其实首要原因是我国需求量一向高于印度,其他东南亚南国家及美洲国家钾肥价格高于我国、印度,是由于收购量小一点。这其间首要是由于印度没有国内产能,完全依托进口,进口量不断攀升,而我国国内产能继续增加,海外依靠则在不断降低。不是由于我国有钾肥产能,有了商洽权,而是由于钾肥产能增加,海外收购下降,导致国际商洽中没有了大客户位置。可是市场定价,还有很多目标可循,除了港口高库存,还有边贸价格不振,除了大合同价,还有一个边贸价,即中外两边用现款现货的方法在陆地口岸生意货物,边贸钾肥口岸4月下旬即下破本钱150元以上,这意味着进口商亏本不少。由于生意两边不合严峻,边贸进口也历史性初次进入暂停商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