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油不能算是一种广为人知的产品,但它与咱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超市里销售的许多产品都含有棕榈油的成分,比方洗发水、洗衣液、化妆品、护肤品、乳制品、方便面、巧克力等等。出产棕榈油的油棕树现在首要栽培在东南亚等热带地区。由于全球市场对棕榈油的需求逐年增加,在商业利益的唆使之下,一些热带地区的人们开端大量栽培和砍伐油棕树,由此导致的对当地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损害日益严峻。在这样的状况之下,一些致力于棕榈油职业可继续发展的NGO安排应运而生。由国际天然基金会(WWF)、联合利华等于2004年联合创办的RSPO(可继续棕榈油圆桌倡议安排)便是一家这样的NGO安排。该组织通过推广可继续认证标识,促使会员企业收购可继续棕榈油,从而促进可继续棕榈油产品的出产和使用。我国是国际第二大棕榈油进口国,也是国际第三大棕榈油消费国,RSPO非常垂青可继续棕榈油在我国的推动。现在在全球,大约有19%的棕榈油是通过RSPO认证的可继续棕榈油,而这个份额在我国还不到2%。相比之下,欧洲在近几年就会实现100%的水平。 2019年7月,在武汉召开的2019我国可继续棕榈油供应链论坛上,RSPO全球CEO达雷尔·韦伯拿督(Darrel Webber)为咱们带来了好消息:一年来我国的会员数增加超过20%,而且增加的会员中有适当一部分是我国本土企业,这是很值得欣喜的工作。通过认证和未通过认证的棕榈油产品,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假如收购可继续棕榈油,可以确保企业所收购的棕榈油是来自于可继续的、不会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出产方式,而且也不会是用童工或者是以侵略人权的方式出产。这种方式给会员企业带来的好处是,从长远来看,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购买有利于可继续发展的商品,假如出产商进行可继续收购,就会赢得消费者更多的认可;而且,联合国现已推出了可继续发展方针,企业进行可继续收购会愈加契合方针,从长远来看也会愈加有利。而从中短期来看,假如企业选用可继续棕榈油,就可以确保棕榈油供应链的安稳;相反,假如收购的不是可继续棕榈油,就可能会由于一些外部原因——比方出产商对环境形成损坏而被当地政府叫停——而导致供应链忽然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