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现,4月份CPI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展0.2个百分点,创近6个月以来新高;PPI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展0.5个百分点。 背面本源在于近期猪肉价格重回涨势,这与猪瘟疫情导致的供给减少有很大关系。现在来看,猪肉价格现已正式进入了上涨周期,后期生猪供给可能会持续趋紧,接下来几个月活猪价格或创前史新高。 跟着天气转暖,食物供给有所恢复,食物价格也以跌落为主,但本年4月食物价格跌落并不显着。一方面猪肉价格受前期猪瘟影响供给后,价格开端逐步上升;另一方面,五一假期改为4天后,对4月末价格有一个小幅正向冲击。 4月份食物价格上涨6.1%,影响CPI上涨约1.19个百分点;非食物价格上涨1.7%,影响CPI上涨约1.35个百分点。在食物中,鲜菜价格水平仍处于高位,同比上涨17.4%,影响CPI上涨约0.43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14.4%,涨幅比上月扩展9.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1个百分点;上一年秋季北方生果欠收,本年存量缺乏,鲜果价格上涨11.9%,影响CPI上涨约0.22个百分点。 在非食物中,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居住价格分别上涨2.6%、2.5%和2.0%,算计影响CPI上涨约0.93个百分点。 据测算,在4月份2.5%的同比涨幅中,上一年价格变化的翘尾影响约为1.3个百分点,新提价影响约为1.2个百分点。 数据显现,4月份CPI环比由降转涨,由上月下降0.4%转为上涨0.1%。其中,食物价格下降0.1%,影响CPI下降约0.01个百分点;非食物价格上涨0.1%,影响CPI上涨约0.09个百分点。在食物中,鸡蛋价格在接连两个月跌落后反弹,上涨3.3%;部分生果供给偏紧,鲜果价格上涨2.6%;受非洲猪瘟疫情等要素影响,猪肉价格持续上升,上涨1.6%。上述三项算计影响CPI上涨约0.11个百分点。春季气温适宜,鲜菜供给增加,价格下降4.5%,影响CPI下降约0.13个百分点。在非食物中,出行人员增多,飞机票、景点门票和旅行社收费价格分别上涨10.5%、3.5%和1.6%,算计影响CPI上涨约0.07个百分点;受成品油调价等要素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0.4%和0.3%。 4月份PPI环比、同比涨幅均略有扩展。从环比看,PPI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展0.2个百分点。从同比看,PPI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展0.5个百分点。 二季度PPI仍将坚持低位,暂不会落入通缩区间。一是上游能源价格仍在上涨区间;二是下游工业需求有所恢复,特别是3月份规划以上工业增加值大幅增加8.5%;三是从上一年基数看,PPI 4月同比上涨0.9%,但5、6两月相等或小幅回落的特征。整体看预计二季度PPI将在0-1%区间内动摇。但三四季度仍可能面临时间短通缩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