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玉米供求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在库存下降和市场需求上升的背景下,增加进口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9月10日召开的2020中国玉米产业大会上,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粮食安全整体形势仍在改善,但玉米供需缺口略显明显。今年,国内玉米库存有所下降。在需求增加的市场预期下,增加玉米进口将是大势所趋。因此,企业应努力工作,积极利用期货工具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市场运作中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意识。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作为提供玉米衍生品工具的大型商业公司,将在玉米价格持续走高的情况下,加快充实玉米产业链衍生品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生猪期货上市,加快相关中下游期货品种研发。 长期供求关系紧张 玉米是饲料生产的最大原料。产业供求状况的变化不仅与饲料行业格局和饲料成本有关,还与农民和居民的米袋子和钱袋子有关。 会上说,世界还没有从新冠肺炎的肺炎疫情危机中走出来。在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下,总体安全和结构性不安全同时并存。中国粮食安全系数高,安全形势依然良好。但就玉米供需而言,已经连续三年出现产需缺口,长期供求关系紧张。 表示,自中国玉米储藏和储藏制度改革以来,种植结构一直在积极调整和优化,以鼓励消费需求的增长。玉米从产量超过需求转变为供需平衡,为加快消化不合理库存释放了市场空间。去库存工作成效显著,实现了五年去库存的目标,年均消化量约5000万吨。去库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玉米先去库存,大米小麦再去库存,因为大米小麦产业链短,消化渠道少。玉米产业链长,消化库存不会导致粮价全面上涨。 表示,随着国际市场粮食供应充足,中国玉米库存正在下降,市场需求预计将增加,中国玉米进口将成为一种趋势。 认为,未来中国玉米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主要是进口规模和数量,这取决于国家政策和国际基本面的变化。中国的玉米市场是比较确定的:未来中国可能会增加玉米进口,形成小麦和大米的部分替代。但由于替代数量高、价格高,中国玉米供求格局会有所调整,但并不意味着价格会继续大幅上涨。 表示,要理性看待玉米价格上涨,价格波动最终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而不是由预期和资金驱动的。他预测,由于供需紧张,玉米价格可能会上涨,保持高位运行是正常的。但今年玉米价格上涨潜力已经透支,后期可能上涨空间不大。加快衍生工具的供应 玉米期货和期权作为管理风险的最佳工具,其推出赢得了工业企业的青睐。国家畜牧站主任、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秘书长王宗利在会上指出,过去十年,玉米年产量从2009年的1.73亿吨增加到2019年的2.6亿吨,增长51%。在今年全球抗击新冠肺炎肺炎,全国全行业严防非洲猪瘟的背景下,玉米价格持续上涨,表明不确定因素在增加。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所有企业都应该努力工作,积极运用期货工具,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要提高市场运行风险管控意识,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形势,帮助畜牧业健康发展。王宗利表示,今年玉米价格一直在上涨,饲料行业和水产养殖企业一直受到生产成本上升和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困扰。 从大商获悉,为了进一步满足工业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交易所将从各方面加快衍生品的供应。党委书记、大商会会长冉华在会上说,玉米期货上市27周年,有效地服务了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收储体制改革和农业供给体制改革。接下来,大商院将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促进玉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透露,交易所将有效发挥期货功能,丰富产业链的衍生品;不断优化规章制度,提高工业企业参与的便利性;推广保险期货模式,加大对农民和涉农企业的保护力度;维护市场安全运行,确保行业稳定、长远发展。同时,将丰富玉米产业链衍生品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生猪期货上市,加快相关中下游期货品种研发。以服务业企业为重点,推动聚集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大型商业交易所场外市场建设,打造商品生态圈,打造商品价格信息中心和交易中心,满足包括玉米产业链在内的不同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表示,交易所将进一步提高品种功能和市场运作质量,例如,不断完善玉米产业链中现有的品种合同规则,以及一个产品,一个政策将促进功能和促进持续主动合同。此外,探索产业服务持续共享的新路径,拓展保险期货的内涵和外延,也希望玉米产业链企业能够科学合理地利用期货市场,有效管理价格波动风险,不断提高全行业的抗风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