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比较完整的纺织制造产业链的国家,是世界第二大生产棉国和第二大化学纤维生产国,棉花和化学纤维产量分别占世界的23%和9%,纺织生产能力约占世界的22%。 印度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分别居世界第二和第三位,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2019年印度向世界出口纺织品服装354.9亿美元。 纺织行业是印度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创汇产业,每年贡献约7%的工业总产值和15%的出口额,直接就业人数超过4500万人。 肺炎疫情发生后,印度采取封锁措施预防控制疫情,生产活动停止,港口停止,对纺织业产业链产生强烈冲击,纺织企业开工率下降,停止增加,失业率不断上升。 从6月开始逐步解封,印度经济开始一次逐步恢复,但现在疫情蔓延情况恶化,受雇佣、供应链等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出口企业不能正常开始生产,不能保证按时交货,出口订单流失 根据印度商业工业部的数据,2020年4月,印度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同比大幅缩小87.5%,之后出口额逐月缩小,9月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同比增加10%,从本年度(印度2020-2021年度4月1日开始)的2020年4~9月,印度出口纺织品和服装共计109.7亿美元,同比减少31.7%。 从产品来看,占印度纺织行业出口总额43.6%的服装出口减少最多,4~9月印度向全世界出口服装47.8亿美元,同比减少39.3%。 化纤制纺织品(占印度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13.2% )的出口下降也很明显,4~9月的出口额同比减少了38.7%。 棉制纺织品(出口占比36.6% )和地毯(出口占比5.4% )的出口减少幅度相对较低,出口额同比减少19.5%和14.4%。 受停工减产、出口下跌的影响,印度纺织行业的生产也大幅减速,根据印度统计和仪表执行部的数据,2020年4月,印度纺织品和服装生产的减少幅度暂时达到90.8%和94.1%,疫情严重程度没有缓解 受疫情的影响,印度纺织行业的前景依然不乐观。 疫情发生初期,印度病例增长缓慢,但形势从下半年开始反复,9月中旬印度确诊人数超过7万人,媒体报道纺织工厂的生产能力大幅削减,难以稳定接受国际市场订单。 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和欧盟是印度纺织行业最主要的出口市场,2019年印度对美国和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分别占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23.8%和19.3%。5月以来,美国、欧洲经济逐渐恢复,纺织服装产品消费开始回升,下半年以来的零售额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5%左右。 由于前期品牌商的库存被压缩到了较低的水平,圣诞节、黑色星期五等消费季节到来,品牌商纷纷订货,疫情加剧,印度无法充分把握本回合的订货潮,纺织行业的发展压力依然很明显印度服装出口商2020~2021财年的销售额可能会下降20%~25%,聚焦印度国内市场的制造商的收入预计会下降30%~40%。 由于国内疫情防控效果显著,中国纺织产业链、供应链从4月中下旬开始逐渐恢复正常运行。 美国、欧洲市场重启后,中国出口企业订单恢复,纺织行业出口总额下半年也转为正向,呈现增长逐渐加快的态势。 据中纺联所属专业协会的调查,南亚工厂不能保证按时交货,因此中国一些纺织企业确实收到了品牌商从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家转移来的订单,其中包括毛巾、床等 我国在防疫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为纺织行业提供了根本的发展支持。 与南亚、东南亚各国相比,中国纺织行业在完整的产业体系、稳定供给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也在疫情下尤为突出。 但从长期趋势来看,制造成本、国际贸易环境等影响国际纺织产业布局调整的因素依然没有根本变化。 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也对国际纺织供应链布局产生重要影响,预计产业链、供应链分布有更垂直、分散的趋势,中国纺织产业在双重循环结构下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资源配置体系建设的路径是必不可少的总体来说,对于来自南亚的订单,必须保障产品质量,进行顾客服务,维持良好的商誉。 另一方面,短期订单回流并不代表长期的发展趋势,稳步推进变革升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配置效率、自主创新能力,切实优化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分工地位,依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