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松花江两岸,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水稻种植在全国总量中占了不少比例,但随着稻谷产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糙米等粮食产业链面临着风险高、竞争大、利润薄的状况。 9月24日,在2020中国糙米产业峰会上,专家提出面对产业升级的新变化、新挑战,企业积极利用期货衍生品进行市场风险管理,为生产经营护航。 大连商品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冉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说:粳米期货上市1年以上,产业积极参与,套利效率高。 为了适应现货市场的发展,交易所不断优化粳米规章制度,引入市场商,降低手续费标准等,进一步提高了市场活跃度,为套期保值提供了流动性。 」 近年来,粳米产业进入综合加速期,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趋势变得明显,大型加工企业参与粳米期货利用的需求迫在眉睫。 记者说,粳米期货上市以来,运行情况总体稳定,成交量和持仓量稳步增加。 今年以来,粳米期货的日平均持仓量和日平均成交量比上年度分别增加了103.41%和209.49%。 今年8个月前,粳米期货共交付7650吨。 大商所农业品事业部总监助理郭科说,为了促进糙米期货功能的发挥,大商所通过引进市商制度提高了糙米期货合同的连续性和流动性,促进了成交量和持仓量的稳步提高。 另外,大商社今年6月降低了粳米期货的交易手续费,降低了投资者的交易成本,进一步促进了交易的活跃化。 冉华说,下一家大型商业所将从完善农业衍生品市场体系开始服务产业企业。 切实推进猪期货、辣椒期货上市,开展乙醇、果实糖浆、原木等储备品种的可行性研究,丰富避险产品和工具体系。 加快场外市场建设,与龙头企业合作构建粮食生态圈,在现场市场构建高效的链接平台和桥梁,为企业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二是推进规则制度的优化和创新。 完善粳米、玉米(2429,0.00,0.00 % )、豆粕(3077,-21.00,-0.68% )等现有农产品合同规则,继续优化市商制度,增强活跃合同连续性,进一步创新完善交割。 第三,升级产业需求服务。 推进农民收入保障计划扩大,推进多类型金融机构跨境合作,探索银行保险期货龙头企业创新模式,促进期货市场服务三农优化升级。随着粳米产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涉农企业的生产经营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国家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小组美国首席分析师刘石磊建议,市场主体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利用期货市场为企业稳健经营提供服务。 另外,新年度国内粳米供应稳定,消费整体平稳,后市乐观。 展望未来的市场方向,刘石磊敦促企业关注四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关注粳稻种植结构的调整。 二是关注糙米期货交叉标准的变化。 现在进入交割范围的以黑龙江圆粒糙米为主,将来不会对其他品种和其他地区的粳米进行交割扩张,值得关注。 在适当的时候把握制作交货单的机会,可以更好地服务企业经营。 三是关注超期粳稻的库存状况。 大量粳稻流入饲料和工业领域后,粮食企业可以进行政策拍卖的数量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价格。 四是关注收纳政策的变化。 粳稻是政策性品种,粳米是消费品,因此粳稻市场受粳稻相关政策变化的影响很大。 应该关注政策性拍卖价格对加工企业是否有利,是否有加工成本的优势。 农业农村管理干部学院农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彭超说,目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政策支持和指导下,中国将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美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