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阿根廷政府宣告,我国将初次允许进口阿根廷豆粕牲畜饲料,两国官员将于周三签署协议。该协议将把全球最大豆粕出口国与最大消费国连接了起来。面临行将到来的阿根廷豆粕,部分业内人士表示,担忧阿根廷豆粕进口铺开后将挤占国内大豆压榨赢利,对国内油脂产业链不利。但是,问题的要害在于国内大量进口阿根廷豆粕的可行性。除了进口赢利是要害之外,豆粕作为保质期较短的饲料原料,在海上经历长途跋涉后的质量问题也需关注。 按照正常的进口流程,阿根廷豆粕压榨后运至国内港口约需求两个月,豆粕水分、霉变等目标容易出现问题,需求折价才干被买家接受,将进一步削减其进口优势。此外,阿根廷豆粕的进口,对国内的油脂企业来说,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冲击。由于压榨企业是一个实体,所以,相关部分会偏向于保护咱们国内的压榨产业,阿根廷进口的量不会太大,估计会维持在百万吨左右。从长时间来看,阿根廷豆粕进口铺开后,一旦国内豆粕价格因阶段性供需失衡出现大幅上涨,阿根廷豆粕进口将快速添加作为弥补。届时,阿根廷豆粕的进口成本也将像阿根廷豆油进口成本那样,成为国内定价的天花板。但是,正常国家进口至国内的大豆、豆粕及豆油进口税率分别为3%、5%及9%,从进口税的角度来看,进口大豆到国内压榨的经济效益要好于直接进口豆粕和豆油。若国内大豆进口不出问题,阿根廷豆粕进口赢利可能是比较难给出的。因而,对于国内油脂产业链不会造成冲击。